2011年6月7日 星期二

2-1-2界面過渡區( interfacial transition zone )[3]



    然而混凝土乃由粗粒料作為整體骨架、細粒料為填充粗粒料間之孔隙、水泥漿體為黏結粗細粒料之膠結材,由[2]可知,粗粒料之強度遠大於混凝土之強度,因此造成破壞之主因,應為膠體與粒料間之鍵結強度所控制,而粒料與漿體間之區域稱為界面過渡區( interfacial transition zone )[3],如圖1.1所示。
文獻[3]指出、影響此區域的變數如下所述:

粗粒料:由於ITZ發生在粗粒料與水泥漿體之間區域,粗粒料之性質對此區域影響極大。而粗粒料之影響又受其粒料形狀、顆粒粒徑、表面紋理、礦物性質等…,一般來說當粒料表面較為粗糙,顆粒外型較多菱角時,其強度較表面平滑且外型趨於球體之強度高。
水泥漿體:水泥漿體對於影響ITZ之鍵結強度較粗粒料之影響來得明顯,乃由於水泥漿體為黏結粒料間之主要角色,因此若將水泥漿體的品質控制得宜以及選用適當外型之粗粒料,對於提升ITZ之鍵結強度有相大的助益。
摻料:現今混凝土常摻入礦物摻料、如飛灰、矽灰、稻穀灰、爐石等卜作嵐材料作為取代水泥或細粒料之用途。或添加化學摻料來增加其新拌混凝土之工作性。然而添加礦物摻料其之主要用意,一者為藉由較細之粒料粒徑來填充漿體中孔隙,二者利用其卜作嵐反應之化學特性來增加其混凝土之品質。由於卜作嵐材料之特性,摻入時對於ITZ中之微小孔隙填充及漿體之水化程度皆有相當之助益。使得此區域之鍵結強度得以提升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