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1年6月7日 星期二

2-2-1飛灰的來源與種類

2-2飛灰的特性與應用

    台灣目前混凝土所用飛灰主要來自台電公司之火力發電廠,其所使用之燃料分為煤炭、石油及天然氣等;煤炭燃燒後所剩下的灰燼就是「煤灰」。由於火力發電廠燃燒的煤炭都先經磨成粉狀微粒,亦稱為微粉煤燃燒方式,燃燒後約有80﹪的灰燼會隨著燃氣上升,當煙氣依照煙道流到靜電集塵器時,煙氣中全部的灰燼幾乎都被吸附下來,此部份的煤灰稱為「飛灰」,而另外一部份的煤灰粒徑較粗,重量較大,直接掉到鍋爐底部則稱為「底灰」,在煤炭中含灰量約15%,燃燒後產出的總灰量每年約有數十萬公噸之多,其中約五分之四為飛灰,而其餘之五分之一則為底灰[6、7]。

    在ASTM C618,表2.2,及CNS 3036,表2.3,標準規範中將飛灰依其鈣含量之組成可區分為兩個種類,低鈣飛灰(F級)及高鈣飛灰(C級)。F 級飛灰由無煙煤(Anthracite)或生煤(Bituminous coal)燒得,本身沒有卜作嵐材料,與卜作嵐水泥起作用時才有膠結作用或水化作用,因此,就功效而言,C 級飛灰比F 級飛灰更能發揮混凝土之早期與晚期強度。圖2.2和圖2.3為飛灰顆粒之掃描電子顯微鏡照片,表2.4為典型之飛灰組成成分表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